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媒體與社會
Media and Society 
開課學期
105-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林鶴玲 
課號
Soc2059 
課程識別碼
305 2321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6,7(13:20~15:10) 
上課地點
社103 
備註
兼通識A5*。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90人
外系人數限制:5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52Soc2059_MediaSoc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在當代社會中,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大眾媒體充滿糾結難解的關係。許多人覺得電視節目糟透了,可是每天還總是花上大量時間在電視前面不斷地用遙控器在爛節目間轉台瀏覽;我們痛罵新聞媒體嗜血煽情、專業淪喪缺乏倫理,可是大多數時候我們仍然只能透過這些媒體來認識我們生活的小圈子之外,世界上發生了什麼。911紐約世貿大樓恐怖攻擊、311日本福島地震核災、英國脫離歐盟公投、八仙樂園粉塵爆炸意外、選舉與政權輪替、登革熱疫情爆發、江蕙封麥退休、川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我們理解外在世界的心情和眼光,深受媒體報導所左右。

不僅如此,在傳統大眾媒體之外,資訊科技與移動裝置的普及,使得「大眾」媒體的傳統定義與邊界開始模糊曖昧起來;許多傳統大眾媒體的閱聽人口正在快速縮減當中,而新媒體的使用人口則急速增加、傳播型態不斷推陳出新:從BBS、部落格、社群媒體,到影音串流、遊戲實況直播……。我們接觸外界訊息的形態與管道越來越多元、媒體與社會的關係也正經歷快速而複雜的變遷。

本課程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傳統大眾媒體作為文化工業的內容產製與意義接收為重點,在歷史脈絡下探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結構性力量如何與大眾媒體的內容產製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第二部分則以資訊科技帶來的新媒體趨勢型態,及其對社會變遷的意涵為討論重心,關注科技如何重塑媒體與社會的傳統關係、改造人們的資訊接收網絡與社會紐帶、影響文化與價值的走向,引發新的社會議題與思考。最後將以傳統媒體素養與新媒體素養之別作為本課總結。

大眾傳播媒體形塑當代社會的重要角色是不可忽視的;媒體不但深刻影響我們從品味、愉悅到夢想的私人世界,更對我們的公共生活影響深遠,從民主社會的運作、經濟消費行為的導向,到文化意義的中介與社會認知與行為的形塑,都充滿大眾媒體運作的痕跡。本課的主要目標在於引導同學認識大眾媒體與社會的複雜互動關係,在一個越來越受媒體影響的社會中培養同學區辨大眾媒體資訊內容的能力、對於我們日常浸淫的媒體訊息養成反思與分析的態度,成為更具有批判意識的媒體消費者、更有行動能力的現代公民。 

課程目標
1、 提昇媒介素養,增進對於大眾媒體作為文化工業的內容產製與商業運作機制之理解,辨識不同媒介運作機制的差異。
2、 增進對於媒介與社會各種結構力量之間相互影響關係的認知。
3、 對於資訊科技與移動裝置所帶來的媒體版圖變化、新媒體特性與趨勢,以及跨媒介文化現象有基本的理解與觀察。
4、 能對基本媒介理論有初步掌握,並套用在具體而適切的媒介現象上 
課程要求
待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1  課程內容與要求說明 
第2週
2/28  和平紀念日放假 
第3週
3/07  導言•媒體產製 (1):政治與商業力量的影響 
第4週
3/14  媒體產製(2): 媒體組織、勞動環境與產業結構
 
第5週
3/21  媒體再現: 歧視的目光 
第6週
3/28  媒體消費與解讀:閱聽者的主體性 
第7週
4/04  清明節放假 
第8週
4/11  媒體趨勢1:娛樂化•影像主宰 
第9週
4/18  媒體趨勢2:從全球化到個人化的資訊
 
第10週
4/25  媒體趨勢2:網絡化資訊:社群媒體/言論管制與社會控制 
第11週
5/02  集體行動與民主政治
 
第12週
5/09  移動科技:永恆連結的美麗與陷阱 
第13週
5/16  【課堂討論:主題二/作業二】 
第14週
5/23  電玩文化 
第15週
5/30  媒體趨勢3:參與文化:生產與消費界線的模糊化 
第16週
6/06  端午節放假 
第17週
6/13  結語: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媒體素養?